随着信一起寄出的还有他们准备的一份小礼物——一张蒙内铁路的全程车票。
建交41年来,中安两国始终相互尊重、相互支持,成为大小国家平等相待、合作共赢的典范,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,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,人民友谊日益加深。安巴将继续积极促进加共体同中国关系发展。
中方愿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框架内,拓展同安方在贸易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气候变化、新能源、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。中方愿同安方加强多边协作,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中方重视安巴等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切和诉求,愿为安巴主办第四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议提供支持,继续为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推动中国同加勒比国家关系不断发展。安方坚信,台湾过去、现在、将来都是中国的一个省,安方将继续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坚定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。中国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,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愿景,通过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、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世界实现共同发展繁荣,造福人民,在世界上展现出无可比拟的领导力、感召力,必将引领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合作。
中方高度赞赏安巴始终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安巴维护国家主权独立,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。我希望通过此次访华,推动安中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,取得更多合作成果,更好造福两国人民。余村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的主人潘春林家中几代人生活在这里,他反复强调,从没想过余村会有今天这个样子,看来我这条路是选对了。
保护古树就要拆迁,枫源村采取三上三下民主议事制度,最终,在拆迁补偿每家70万元的协议上,村民代表全部投票赞成,如今古树重焕生机。对我省而言,现阶段要统筹兼顾、稳扎稳打,从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手,先把农村搞干净。守牢粮食安全底线,精准务实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,是河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首要任务。河南聚焦优势特色产业,推行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,农业版图正变得丰富多彩。
为统筹保护和发展,工业企业需要外移……健全基层党组织,广泛发动村民讨论,找到最大公约数,这就是余村总能化解分歧、形成合力的法宝。没有资源怎么办?刘松绕过永安村的资源短板,探索从场景找突破。
集聚要素、多元投入,资金难题可破。孙华林是余杭区的一名乡村造梦师,农学硕士毕业后下乡当起了农村职业经理人,盘活闲置资产,吸引客商入驻,带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。不少村庄立足实际,探索尝试。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一以贯之高位推动,1月9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,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是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的重点。
浙江坚持政府撬动+多元投入,调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。几天的采访,老金的话得到印证。规划+运营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卖柿子到摘柿子,最后变成赏柿子。稻虾共养拓展增值空间、种植稻田画晋升网红打卡地……一路走来,记者发现,那些以农田为生的浙江乡村,都在积极围绕水稻做文章。
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。前几年,古树旁两户农家宅基地影响了它们的生长。
起初‘单打一,发展不起来,与伏羲山沿线各具特色的几个村庄组团发展,打通交通线,融合发展线,凭借‘旅游+民宿模式,形成了规模,留住了游客。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,用占全国1/16的耕地,生产了全国1/10的粮食、1/4的小麦。
俺村连农田都不‘灰头土脸了。个别村庄改造后的厕所,看似高大上,实则连基本冲水功能都无法使用,一到冬天水管就上冻,无法做到清洁。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底线,是硬任务。在河南,一些乡村也在尝试搞运营。别人20年完成的事,我们不可能三年五年完成。业内人士表示,河南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,坚持把乡村和农田一体谋划、一体设计、一体建设,一些粮食大县正在找寻以田破题新路子。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君 刘晓阳 刘晓波 谭勇 文 聂冬晗 图、视频未来乡村什么模样?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,几乎颠覆了记者对村庄的传统认知——在数字游民公社,推门就是绿水青山,几个高学历、高技能青年正专注工作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。
河南围绕人居环境整治,2013年以来,从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到通净绿亮文五大工程,再到三年行动计划、五年提升行动,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负责运营白云山村垃圾分类的公司负责人杨熙东说,不同垃圾品类对应不同的绿色积分,绿色积分可以线上消费,也可以线下兑换商品。
走过一村又一村,记者缘何对浙江乡村印象深刻?因为它们将特色充分晕染,把优势塑造成强势,个性鲜明。浙江行,一个共识毋庸置疑: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基座。
横一村党委书记傅临产指着一片1500多棵古柿树林说。2010年年初,环溪村率先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,用无动力厌氧+人工湿地模式治理生活污水,实现小河清清大河净。从慕名而至的示范样板村,到路过的无名小村,皆路平灯明、水清塘净、村洁屋美,处处皆美景。浙江很多乡村都引进了农村职业经理人,这些乡村CEO用好运营这个关键一招,引领乡村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。
有多少汤泡多少馍。乡村建设有了蓝图,发展有了方向,经营有了抓手,接踵而至的就是钱和人的问题。
建强基层战斗堡垒,我省要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建设堡垒工程和头雁工程,选好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。深入推进三链同构,积极践行大食物观,立足我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的农产品加工业,打造豫农优品金名片,推动河南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全面对接大市场。
有的村庄做规划就是搞照搬挑模板,趋向缩小版的城镇。2021年,农田非粮化整治,杭州市萧山区横一村1700亩苗木基地全部退林还耕,建成该区面积最大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区。
调研中发现,浙江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,做好土特产文章,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新空间。该村从一只柿子找突破口,打出柿子稻子院子三大美丽经济金名片,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人才振兴。河南乡村是中国乡村的缩影,站在历史发展的新十字路口,立足河南省情和农村发展阶段,扬优势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活学活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,科学把握河南底线任务、省情实际、阶段性重点工作和推进时序,充分挖掘河南地大物博的坚实基础、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、美丽乡村的自然风光以及中原乡愁的浓厚情结,必能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,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美也不是与生俱来的。春天油菜花开、夏天风吹稻浪、秋天柿子皆红、冬天麦苗青青,四季四景吸引了大量城里人来游玩体验。
调研中也发现,与浙江相比,我省个别地方在乡村建设中发动群众不充分,存在上热下冷干部干、群众看现象,整治成效打折,甚至出力不讨好。做到这一点靠什么?规划引领、运营前置,二者如同乡村建设的一体两翼,需要立足自然生态禀赋,保存乡村特色,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。
只有坚持群众事群众办,充分发扬群众的主人翁精神,干群同心、党群携手,才能真正把农民的事办好。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,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使命如山,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应有之义。